
克賽諾牡丹預報
蘇郁心
安琪拉.戈歐
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是蘇郁心與安琪拉.戈歐揉合現場表演、影像裝置與舞蹈的跨域共創計畫。始於「2018亞當計畫」,在歷經實體階段呈現與網路藝術版後,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演。在數位焦慮、科技、文化與影像生產的時代,藝術家推敲著人類的生活與移動方式,從歷史、基礎建設與象徵意義的角度去探索花園的隱喻,體現整場演出。 當代數位機器充斥的生活,為日常製造出各種雙重、分裂與共鳴的相遇,成為我們新的身體經驗。
在一個身體、自然與權力組織相遇與相融的花園中:
是誰在守著花園的入口?
當「外」已囊括在「內」之中,我們便無法隱藏在視線之「外」。
現實以令人困惑的方式不斷地消失又重現。
由臺灣視覺及影像藝術家蘇郁心與雪梨舞者、編舞家安琪拉.戈歐共同合作,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交互運用親密、社群與全球三種維度來發聲,在來世朦朧的地平線上,這些尺度不斷地縮小與放大。
閱讀藝術家論述
花園,是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的核心問題意識。論其歷史,花園總是體現了觀看的視點與視角的建置。傳統中式花園為置身其中的視閾而建,仿若沐浴於大自然中;傳統日式庭園是為了從屋子裡向外看出去而打造,像是室內與自然的中介;法式巴洛克花園則是圍繞著對稱的中軸而建,視角通過水平面向外擴張至地平線,帶出具有規模、富有、權力及領地的印象。
花園的基礎設置包括了牆面、樹籬、路徑、踏腳石,指引了身體經驗花園的方式。身體的運動因被書寫,且成了一種地景。這些基礎設置也顯示了花園的主要功能:圈劃出一塊室外空間,制定邊界,及創造領地。
「園丁之見」一詞用來描述園丁滅除雜草的行為模式。無關乎什麼樣的草該被消滅,而是花園的體制正當性。這映射了我們在演算法中看見的問題,一種沒有同理心、不斷重複生產已然存在的偏好的機器制度。
因此,「花園」作為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的隱喻,呈現其體系如何調度及操控了自然、身體及權力,並進一步連帶殖民主義、電子計算自動化及監控的問題進行討論。此作品運用花園的歷史、基礎建置及象徵作為研究的交會點,探索當代技術文化的焦慮及作為影像生產的方法。複象化、鏡像化、分裂及擬態的身體是我們擴延身體的創作策略,及抵拒、干預那不斷試圖操控並佔領身體領地的權力制度。
閱讀藝術家論述
花園,是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的核心問題意識。論其歷史,花園總是體現了觀看的視點與視角的建置。傳統中式花園為置身其中的視閾而建,仿若沐浴於大自然中;傳統日式庭園是為了從屋子裡向外看出去而打造,像是室內與自然的中介;法式巴洛克花園則是圍繞著對稱的中軸而建,視角通過水平面向外擴張至地平線,帶出具有規模、富有、權力及領地的印象。
花園的基礎設置包括了牆面、樹籬、路徑、踏腳石,指引了身體經驗花園的方式。身體的運動因被書寫,且成了一種地景。這些基礎設置也顯示了花園的主要功能:圈劃出一塊室外空間,制定邊界,及創造領地。
「園丁之見」一詞用來描述園丁滅除雜草的行為模式。無關乎什麼樣的草該被消滅,而是花園的體制正當性。這映射了我們在演算法中看見的問題,一種沒有同理心、不斷重複生產已然存在的偏好的機器制度。
因此,「花園」作為《克賽諾牡丹預報》的隱喻,呈現其體系如何調度及操控了自然、身體及權力,並進一步連帶殖民主義、電子計算自動化及監控的問題進行討論。此作品運用花園的歷史、基礎建置及象徵作為研究的交會點,探索當代技術文化的焦慮及作為影像生產的方法。複象化、鏡像化、分裂及擬態的身體是我們擴延身體的創作策略,及抵拒、干預那不斷試圖操控並佔領身體領地的權力制度。